“把脉”明年中国股权投资新路径 高端制造业与医药生物最热门

证券 2022-12-22 10:34:09

  第22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现场

  □2022年前三季度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超过7200亿元,其中人民币基金投了5900亿元,美元基金投了1300亿元

  □中国VC/PE募资结构持续分化,大额人民币基金均由国资背景的管理人发起设立,其中1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中94%是国资背景

  □今年IT、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硬科技投资热度高涨,新能源、新材料的关注度大幅提升,其中吸金最多的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赛道

  股权投资行业已从十万亿时代步入二十万亿时代,成为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,股权投资行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  12月21日,第22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深圳开幕。本届论坛将持续3天。论坛重磅发布的《2022中国股权投资发展报告》提供了一个纵览行业的多维视角;多位投资界知名人士的思想碰撞,共同探索、预见着行业发展的新机遇、新版图、新未来。展望2023年,VC/PE界领导者普遍认为,随着经济修复,一、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或好转,明年一级市场投资信心和节奏将持续回升。

  国资成为中国股权投资重要资金来源

  “当下,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期,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正在交替转换,资本市场也在更迭变换,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从业者思考如何改变,如何适应。”清科创业创始人、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倪正东在论坛抛出了这样的思考,并发布了《2022中国股权投资发展报告》(简称《报告》),详细解析了中国创投行业前三季度成绩单。

  《报告》显示,在投资端,2022年前三季度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超过7200亿元,其中人民币基金投了5900亿元,美元基金投了1300亿元。国内累计完成投资8631起,同比减少9.4%;投资总金额约7257亿元,同比下降33.9%。其中,外币股权投资下滑较为明显,投资金额同比减少近七成。

  与投资端形成对比的是,在募资端,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VC/PE募到了1.6万亿元,同比上升11%;新募基金数量同比增长7.8%,达5305只。募资结构分化趋势进一步延续,大额人民币基金均由国资背景的管理人发起设立,其中100亿元以上的基金中94%是国资背景;50亿至100亿元的基金中国资背景近六成,30亿至50亿元级别的基金当中72%是国资背景。“目前国资已经成为中国股权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,某种程度上VC/PE机构正在为国家提供专业的服务,把钱投到创新企业和科技企业中去。”倪正东介绍。

  从行业分布来看,今年IT、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硬科技投资热度高涨,新能源、新材料的关注度大幅提升。其中,吸金最多的是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赛道,VC/PE投资金额达1800亿元。双碳新能源是今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,如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了78.7%。同时,也有一些行业赛道的投资出现明显下滑,如消费和连锁零售领域下降72%,互联网行业下降81.6%。

  从投资地域来看,今年前三季度,江苏、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浙江的投资集中度超过了70%,其中,江苏共诞生1400笔投资位列全国第一。有趣的是,今年有两个地方的投资特别活跃:一个是安徽,投资金额同比增长42%,投资数量同比增长68.5%;另一个是湖北,投资金额同比增长超90%。

  2023年一级投资或随经济回暖修复

  “资本市场是经济的前置晴雨表,是信心的即时晴雨表。”展望2023年一级市场投资形势,中金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表示,近期A股市场IPO及再融资都在增加,这已经显现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。而一级市场投资将随着经济回暖一同修复。

  “我们比较看好明年二季度之后的资本市场。资本市场的存在,本质上就是为了经济活动服务的。只要经济活动恢复,必然有一个很大的转变。”王曙光说。

 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则认为,2022年投资节奏的减缓与一、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有关,明年随着价值体系修复,一级市场投资节奏将加快。“2022年整个投资节奏慢下来,并不是因为投资机构手里的钱少了很多,关键点是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价格倒挂太明显。我觉得到了2022年下半年,一、二级市场倒挂的现象已经趋于抹平。到明年,整个经济社会恢复比较健康,而且一级市场的同仁觉得价值体系又回到理性状态的时候,整个投资节奏肯定会比2022年增加。”

  王曙光还注意到一些企业家正在补充资本“弹药”,即便现在现金流充裕。他们认为下一步科技创新需要“大资本”。“未来有‘弹药’的人不会那么多,有持续‘弹药’的人不会那么多。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资本市场,尤其是一级市场,可能会面临着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机会。”王曙光表示。

  投资跟随创新势能迁徙

  从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介绍的高瓴2022年投资策略的变化中,可以看到高瓴对未来投资方向的判断。

  李良认为,在投资节奏不变的前提下,今年高瓴有明显向早期走以及进一步深耕制造业的趋势。“据统计,今年我们在‘制造’这个大命题下的投资占比最高,超过了40%,涵盖新能源车产业链、工业智能化、机器人、硬件、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、生产、流通的各个环节。”李良表示,这背后的原因就是“跟随创新势能的迁徙”。

  李良强调,制造业需要的社会资本,必须自带价值创造能力——这里面不但需要投资人能提供更宏观、超越式的产业视角,还需要投资机构能亲身下场帮助企业解决从供应链资源挑战、客户拓展、人才引进到数字化升级的种种具体问题。李良表示,在上述多个方向上,高瓴DVC(Deep Value Creation,深度价值创造,即高瓴的投后服务)均在积极践行,努力成为企业家的共创伙伴。

  对于投资赛道中让人“又爱又恨”的生物医药赛道,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许小林则坚持认为,医疗是一个黄金产业,中国医药行业还处于低水平、高速发展的阶段,“2023年有可能迎来医疗行业触底后新的两到三年的涨幅”。从细分赛道来看,他认为创新药、创新疫苗、CRO以及医疗上游产业链蕴藏着更多的机会。此外,其对中药、消费复苏和血液制品同样看好。

  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、董事长施安平认为,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底层逻辑。国中资本坚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,以及具有“补短板”能力的创新企业。

  面对赛道明显冷热不均,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提示,需警惕扎堆热门行业的风险。他特别点到磷酸铁锂和元宇宙两个行业。“大家都在忙着投新能源,行业非常热。我们统计了磷酸铁锂的供需平衡点,2022年基本是平衡的。但按现在的产能规划,到2025年磷酸铁锂的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。产能过剩必然造成二级市场出现市值下行。”他还提示,投得过早可能变成“先烈”,比如目前元宇宙概念或许还未到产业化阶段。

  倪泽望表达了对消费、医药、产业互联网等行业的长期看好态度。据其透露,深创投近期已成立新的消费和工业软件基金。

 

免责声明: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。

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